最新目录

蒙古国电影艺术中达·纳楚克道尔基形象(3)

来源:电影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纵观蒙古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史,从刚刚起步的幻灯片到现代化的彩色宽银幕,从纪录片到艺术片,无不塑造伟大作家达·纳楚克道尔基的形象,可见他在蒙

纵观蒙古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史,从刚刚起步的幻灯片到现代化的彩色宽银幕,从纪录片到艺术片,无不塑造伟大作家达·纳楚克道尔基的形象,可见他在蒙古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在广大蒙古人民心中的分量。在众多的艺术领域中,电影的艺术感染力是不容小觑的,至此,纳楚克道尔基的音容笑貌、秉性品质、智慧才能、卓著功勋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个蒙古人心中。同时,蒙古国专家、学者和艺术工作者们所搜集、整理和再创作的这些艺术作品,为世界各国研究纳楚克道尔基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我们可以从更多视角、更广阔的领域去认识、去研究、去探索这位英年早逝却才华横溢的伟大作家。

注释:

① [蒙古]A·桑布勒顿德布制作,Б·达西道尔吉校审:《达·纳楚克道尔基(黑白、幻灯片)》,MKY,1972年版,第40页。

② [蒙古]Ч·达西顿都格:《蒙古电影历史纪要》,乌兰巴托,1978年版,第54-61页。

③ [蒙古]Ц·赞达拉:《达·纳楚克道尔基(黑白、纪录片)》,MKY,1966年版。

④ [蒙古]C·达西道拉布:《明静草原的祝福(彩色宽银幕艺术片)》,MKY,1983年版,第9页。

⑤ [蒙古] Г·吉格吉德苏荣、Ш·苏荣扎布:《大作家纳楚克道尔基的介绍(彩色宽银幕艺术纪录片)》,MKY,2009年版,第6页。

⑥ [蒙古]Л·贺喜格道尔吉:《狱中纪事(电影文学)》,《星火》,2006年第4期。

⑦⑧⑨ [蒙古]Т·尼玛呼:《蒙古国文学和艺术中塑造达·纳楚克道尔基形象的经验》,蒙古国立大学,2011年,第99页,第99页,第100页。

达·纳楚克道尔基(1906—1937)是蒙古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出生在清朝统治时期的蒙古,亲身经历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初期建设阶段,一生经历坎坷,创作出了众多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对后世蒙古文学发展打下了基础,是蒙古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众多文学家、评论家和其他姊妹艺术工作者们,自他在世时就开始从多角度研究他的生平和作品,而在他诞生一百周年之后的今天,“纳楚克道尔基研究”不仅在蒙古国成为一门显学,而且在俄罗斯、中国、德国、日本、意大利、保加利亚等十多个国家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涌现出了众多的研究成果。本文结合蒙古国电影艺术的发端与发展历程,梳理了以纳楚克道尔基的生平及其作品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幻灯与纪录片,旨在阐述这位伟大作家艺术形象的塑造历程。一、在幻灯艺术中塑造达·纳楚克道尔基的形象幻灯技术可以将作家的作品、导演的剪辑、画家的绘画和说明文字整合到一张卡片上,连续播放,因主题、用途不同也分为多个类别形式。幻灯片由互相具有逻辑顺序关联的独立卡片组成,而这些卡片由充分展现拍摄对象内容的图片以及具有针对性的、完整准确的简要说明组成。考虑到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点上的时间和作品内涵,用于教学的幻灯片一般有30—40张卡片,而用于宣传的幻灯片最多有60张卡片。如果这些卡片无法容纳要展现的内容,可以制作为两集或更多。在蒙古国,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开始制作关于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幻灯片。比如,由A·桑布勒顿德布制作、Б·达西道尔吉校审,在蒙古国电影制片厂制作了有40张卡片的黑白幻灯片《达·纳楚克道尔基》。①该幻灯片的卡片由达·纳楚克道尔基的照片及作品、画家绘画组成。之后,制作了专门研究达·纳楚克道尔基某个作品的幻灯片,如《达西道尔吉·纳楚克道尔基》(1972)、《我的祖国》(1979)、《呼沁夫》(1976)、《白月与黑泪》(1979)、《惊叹于文化》(1977)等,应用于普通中学的教育和其他教学中。其中,《我的祖国》以达·纳楚克道尔基最为著名的同名抒情诗为题,由25张彩色卡片组成,萨纳勒巴特为其中每一首诗的第一行和第四行绘制了插图。《呼沁夫》也是取自作家的著名同名小说,专门为纪念纳楚克道尔基诞辰72周年制作的,由28张卡片组成。之后,又出现了许多结合作家的作品和生平,充分运用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将纳楚克道尔基的人物形象塑造成艺术形象展现给广大观众的幻灯片。这些幻灯片通过准确地处理蒙古袍的颜色、面部表情、蒙古特色用具和感光效应,表现出了作家富有活力、眺望远方的炯炯目光和大智大慧的气质,而这些与其不朽的作品综合利用起来呈现给观众,通过电影艺术的感染力使大作家的形象深入蒙古人民心中。二、在电影艺术中塑造达·纳楚克道尔基的形象蒙古国的电影艺术是从纪录影片起步的。1936年,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诞生了反映当时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情形的单集无声影片《“五一”四十七周年》,之后又制作了单集有声电影纪录片《“五一”四十八周年》,从而使蒙古国的电影艺术开始步入有声时代,继而又诞生了蒙古国的首部文艺影片。20世纪60代开始,重新制作几乎中断一时的人物纪录影片,出现了《达·纳楚克道尔基》《柔术演员》《沙斯京家族》等描写人物、自然、社会发展进步和歌颂祖国的电影纪录片。②真实地反映现实是电影纪录片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一个显著特点,纪录影片努力向观众全面展示社会和人民的内心,反映当时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或者有可能会达到的结果。线描画、雕塑、装饰画在内的绘画,以及建筑艺术和舞台艺术等领域进行的新的探索,催生了关于达·纳楚克道尔基的几部纪录影片和文艺影片。蒙古国的电影艺术工作者们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就在舞台和屏幕艺术作品中塑造纳楚克道尔基鲜活的艺术形象。这其中,在屏幕艺术中通过幻灯片、纪录影片和文艺影片等形式,以艺术的手法塑造了达·纳楚克道尔基的人物形象,为观众了解他的外表、性格、内心世界与才华、对社会的贡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纳楚克道尔基既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多个艺术形象,而本身又成为后辈文艺工作者们作品中的主人公,以艺术形象的形式常驻人们心中,这在文学艺术领域也是奇迹。这一类作品有:A·桑布勒顿德布的《达·纳楚克道尔基》、Ц·赞达拉的《达·纳楚克道尔基》③等黑白纪录影片;С·达西道拉布的《明静草原的祝福》④等彩色宽银幕艺术影片;纪念达·纳楚克道尔基诞辰100周年(2006)之际,Г·吉格吉德苏荣、Ш·苏荣扎布的《大作家纳楚克道尔基的介绍》⑤、Л·贺喜格苏荣的《狱中纪事》⑥等文艺纪录影片相继问世。除此之外,还制作了关于他的CD和视频,在2006年12月10日北京举办的“纪念达·纳楚克道尔基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放映了其中的作品。⑦黑白单集纪录影片《达·纳楚克道尔基》由编剧Ц·赞达拉,导演О·苏亚拉特,Б·达西道尔吉,摄影师З·苏和巴特尔,音响师Б·桑布,Б·巴尔札巴匝尔等人制作而成。⑧该影片不只是为了宣传作家,而是依靠有力的史料证据,以电影艺术的形式将启蒙思想家、现代文学奠基人、作家、诗人、小说家、戏剧作家和爱国主义者,军事、政治、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卓越活动家,蒙古人民杰出的好儿子等多个身份整合到一起,再现了达·纳楚克道尔基的形象。从其艺术构思和内容来看,也可以将这部短片纳入政论纪录片、艺术影片的行列中,这部短片并没有将艺术性放在首位,而是尽量在论据的支撑下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的生活,这也是这部影片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将历史人物真实的一面和艺术化的艺术形象不同程度地相结合的形式,拓宽了达·纳楚克道尔基研究的领域,为其增添了更丰富的研究方法。《明静草原的祝福》是作家C·达西道拉布编写的优秀电影文学。1983年,他与蒙古国电影制片厂合作制作成了九集彩色宽银幕艺术影片。关于这部电影C·达西道拉布解释说:“我非常希望将这部以现代文学奠基人纳楚克道尔基生平为主题的作品搬上银幕……我编写这部电影作品的原因是,大作家纳楚克道尔基是在明静草原的祝福中出生和成长的天才,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和蒙古人民的美好生活,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才华,在其文学作品中积极宣传新事物、新现象、新科学。为了表现作家杰出的创造性劳动,以此命名并撰写。”⑨该影片将纳楚克道尔基作为蒙古国政治活动家、科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的多重身份,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中,通过艺术的手法刻画出了达·纳楚克道尔基的生平经历,准确地把握了作家世界观的形成、创作艺术作品之路的历史规律,向观众介绍了大作家的生活、奋斗经历以及其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蒙古国的电影史和达·纳楚克道尔基研究中有一定的影响。这部影片,在运用电影艺术手法来塑造达·纳楚克道尔基真实形象方面、在多重复杂矛盾中整体把握人物形象方面卓有成效。《大作家纳楚克道尔基的介绍》是由导演兼编剧Г·吉格吉德苏荣、Ш·苏荣扎布等完成的三部(六集)大型宽银幕彩色艺术纪录片。影片由吉格吉德苏荣亲自介绍并采访了蒙古国知名专家、学者、人民文学家、国家功勋演员及各级官员等近20名与纳楚克道尔基相关的人员,结合演员的精彩表演,比较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全貌。电影播出之后反响非常强烈,是迄今为止关于达·纳楚克道尔基介绍的最具影响力、最具说服力的大型宣传片。《狱中纪事》是电影文学作家L·贺喜格道尔吉为纪念纳楚克道尔基诞辰100周年创作的电影小说。小说反映了作家在狱中的生活,是一部塑造大作家纳楚克道尔基的艺术形象、揭示其命途多舛的重要作品。纳楚克道尔基11岁开始跟随父亲在政府做助理文书,从1921年人民革命胜利到1925年,他曾担任过蒙古人民共和国党政、军事委员会的要职,1925年到1929年先后到苏联、德国留学,1929年末回国后,随着当时蒙古人民共和国政治环境的恶化,纳楚克道尔基开始遭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迫害,曾先后(1932、1936)两次被捕入狱。他在第一次入狱期间写下了十首诗,后人将其命名为《狱中组诗》。《狱中纪事》这部影片以达·纳楚克道尔基第一次入狱为时代背景,以他的《狱中组诗》为题,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向观众展示了这十首诗。本片展示的达·纳楚克道尔基这组诗,是作家在阴暗的牢房中,在糖纸上写下的短诗。这十首诗总体上沿袭了西方风行一时的伤感主义色彩。对于诗人来说,他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无比的热爱和坚强的信念,并为之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奋斗,但在非正常的社会环境下受到不公正待遇,遭受迫害,使得影片中的主人公——“我”在深深的苦闷与坚定的信念之间不断矛盾着并产生了内心的伤感。电影艺术家们正是捕捉到了作家这些细腻的情感波澜,通过十首诗的创作,表达出了诗人虽然因为受到迫害、遭遇不公正而惊愕甚至产生怀疑和犹豫,但依然抱定真理必将战胜邪恶的坚强信念,战胜并克服了暂时的困难和痛苦,这成了该影片的一个显著特点。另一方面,该片的高明之处是通过细节、情节片段准确地把握了人物心理转变的每一个节点。如果说C·达西道拉布的《明静草原的祝福》竭力塑造朝气蓬勃、毫无瑕疵的作家及知识分子形象的话,《狱中纪事》则努力从作家失去自由的境况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表现了他骨子里具有的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和本善的心怀。纵观蒙古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史,从刚刚起步的幻灯片到现代化的彩色宽银幕,从纪录片到艺术片,无不塑造伟大作家达·纳楚克道尔基的形象,可见他在蒙古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在广大蒙古人民心中的分量。在众多的艺术领域中,电影的艺术感染力是不容小觑的,至此,纳楚克道尔基的音容笑貌、秉性品质、智慧才能、卓著功勋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个蒙古人心中。同时,蒙古国专家、学者和艺术工作者们所搜集、整理和再创作的这些艺术作品,为世界各国研究纳楚克道尔基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我们可以从更多视角、更广阔的领域去认识、去研究、去探索这位英年早逝却才华横溢的伟大作家。注释:① [蒙古]A·桑布勒顿德布制作,Б·达西道尔吉校审:《达·纳楚克道尔基(黑白、幻灯片)》,MKY,1972年版,第40页。② [蒙古]Ч·达西顿都格:《蒙古电影历史纪要》,乌兰巴托,1978年版,第54-61页。③ [蒙古]Ц·赞达拉:《达·纳楚克道尔基(黑白、纪录片)》,MKY,1966年版。④ [蒙古]C·达西道拉布:《明静草原的祝福(彩色宽银幕艺术片)》,MKY,1983年版,第9页。⑤ [蒙古] Г·吉格吉德苏荣、Ш·苏荣扎布:《大作家纳楚克道尔基的介绍(彩色宽银幕艺术纪录片)》,MKY,2009年版,第6页。⑥ [蒙古]Л·贺喜格道尔吉:《狱中纪事(电影文学)》,《星火》,2006年第4期。⑦⑧⑨ [蒙古]Т·尼玛呼:《蒙古国文学和艺术中塑造达·纳楚克道尔基形象的经验》,蒙古国立大学,2011年,第99页,第99页,第100页。

文章来源:《电影艺术》 网址: http://www.dyyszzs.cn/qikandaodu/2020/1117/442.html



上一篇:现代主义与文学及电影新媒介<sup>①</sup>
下一篇:从影片《乱世佳人》看电影与文学著作之间的差

电影艺术投稿 | 电影艺术编辑部| 电影艺术版面费 | 电影艺术论文发表 | 电影艺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电影艺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