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现代主义与文学及电影新媒介①(5)

来源:电影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采用极端视角主义视角的电影较为罕见,但聚焦隔离的方式,依然在其中得以清晰的体现。大多数电影都会使用多个角度的镜头,以使得呈现出的画面更像

采用极端视角主义视角的电影较为罕见,但聚焦隔离的方式,依然在其中得以清晰的体现。大多数电影都会使用多个角度的镜头,以使得呈现出的画面更像是影片中人物自己的视角。在现代主义文学中,这种技术运用的例子可能会有很多,但仅仅聚焦一个角色,在电影中仍然被认为是一种尝试。1947年的惊悚片《湖中女子》(The Lady in the lake)就是这样的例子。只有当罗伯特·蒙哥马利饰演的主人公照镜子的时候,观众才能看到他的面孔,整部电影只有对他一个人的聚焦。另一类似的例子(也是1947年的惊悚片)是由德尔莫·戴维斯(Delmer Daves)执导的《逃狱雪冤》(Dark Passage)。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饰演文森特·帕里(Vincent Parry),一个被指控犯有谋杀罪的无辜之人。逃出监狱之后,医生为他整容出一副全新面孔,使他获得了新的身份,重拾自由开始全新的生活。绷带拆掉的那一刻也是观众第一次看到鲍嘉的脸孔,直到那时他(帕里)的视角才在没有确实暴露自己的时候得以呈现。

《逃狱雪冤》的有趣之处在于, 它通过极端视角主义展现出对主要角色的禁锢。他(帕里)以罪犯的身份被囚禁时,观众只能看到对他的聚焦;当他拥有新面孔和新身份时,鲍嘉饰演的拥有新面孔的角色也变成聚焦的对象。他不再是那个因指控有罪而被囚禁的人,也不再是他本人注视下的罪犯形象。通过一系列的视角转换,以他为对象的聚焦,喻示了他新得的自由。影片通过这个技巧,暗示了他(鲍嘉)被人们看到的那一刻,就是他真正自由的开始。

对于文学而言,这种手法司空见惯;但对于电影来说,它的存在却出人意料。角色内聚焦从文学文本转移到影片之中是极不符合常规的举措。作为一种视觉媒介,电影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轻易地传达内心的想法与感受,它传达的是呈现内在自我的感受或幻觉,或者从形式上讲是内聚焦而不是客观的呈现,它是因摄像机的镜头与角色的视线恰好重合而可能产生的一种错觉,上文所提《逃狱雪冤》与《湖中女子》皆属此类。

文章来源:《电影艺术》 网址: http://www.dyyszzs.cn/qikandaodu/2021/0125/485.html



上一篇:论电影与电子游戏的跨媒介互动
下一篇:升级未来:科幻影像中的人工智能儿童机问题举

电影艺术投稿 | 电影艺术编辑部| 电影艺术版面费 | 电影艺术论文发表 | 电影艺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电影艺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