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论文_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

来源:电影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儿童电影的研究现状 1.2.2 叙事学概述 1.2.3 电影叙事学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第2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儿童电影的研究现状

    1.2.2 叙事学概述

    1.2.3 电影叙事学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第2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历程

2.1 儿童电影的概念界定

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电影的时期划分

    2.2.1 1978 —1989:探索期的全新摸索

    2.2.2 1990 -1999:稳定期的高质产出

    2.2.3 2000 -2009:繁荣期的百花齐放

    2.2.4 2010 年至今:调整期的挣扎前行

2.3 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现状

    2.3.1 创作团队迅速成长

    2.3.2 受众参与程度提升

    2.3.3 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电影的叙事主题变迁

3.1 探索期:对传统主题的坚守

    3.1.1 贴近生活的现实教育主题

    3.1.2 以“人文关怀“为诉求的战争主题

3.2 稳定期:多元化主题的探索

    3.2.1 悲情化农村主题

    3.2.2 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主题

    3.2.3 儿童本位题材初现

3.3 繁荣期:“儿童本位”主题的深化

    3.3.1 游戏精神的注入

    3.3.2 兴趣发展的关注

3.4 调整期:“儿童发展”题材全方位开发

    3.4.1 对大自然的探索

    3.4.2 平等意识的深化

第4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电影的叙事结构变迁

4.1 叙事时空:由单一向多样转变

    4.1.1 叙事时间多线性发展

    4.1.2 叙事空间多元化设置

4.2 叙述立场:由客观向主观转变

    4.2.1 叙事主体第一人称化

    4.2.2 叙事视角主观化

4.3 叙事线索:由单线性向多线性转变

    4.3.1 单一叙事

    4.3.2 多线叙事

第5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电影的叙事语言变迁

5.1 画面语言:由叙事性向艺术性转变

    5.1.1 景别:由客观冷静向情感表达转变

    5.1.2 镜头组合方式:由平稳缓和向切换自如转变

5.2 声音语言:由边缘化向功能化转变

    5.2.1 音响:由忽视到成熟应用转变

    5.2.2 音乐:从过渡向功能性创作转变

    5.2.3 人声:从同质化向个性化转变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原因分析与结论

    6.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电影的叙事变迁原因

    6.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电影的叙事变迁结论

6.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文章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电影经过40余年的发展,在叙事策略上产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儿童电影为研究对象,以金鸡奖和童牛奖的优秀获奖影片为具体个案,并借助电影叙事学的理论知识,从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三个维度,对不同发展时期中国儿童电影的叙事策略变迁作具体的分析。笔者首先根据历史语境、生产概况及创作特点三个方面的原因,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时期:1979-1989年探索期、1990-1999年稳定期、2000-2009年繁荣期和2010年至今调整期。同时结合经济发展、政策环境、传播环境和技术进步等原因,对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的变迁作分析。从叙事主题来看,探索时期的儿童电影创作受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观念的限制,仍保持着对传统题材的坚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稳定时期儿童电影主题开始向多元化发展;繁荣时期,儿童被授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成为了电影市场新的创作者,电影主题回归“儿童本位”;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为儿童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的环境,调整时期“儿童发展”题材全方位开发。在叙事结构方面,笔者从叙事时空、叙事立场和叙事线索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叙事时间从探索时期的单一线性时间顺序结构到多元时间叙述方式的采用,叙事空间从学校和家简单的两点一线到创新叙事空间的转变,叙事人称从探索期的非人称叙事到新世纪开始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叙事线索上从单一叙事到多线叙事的变化。在叙事语言方面,由于电影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电影拍摄技术的发展,中国儿童电影视觉语言完成了从叙事性到艺术性的转变,声音语言从被边缘化到实现功能化的转变。笔者最后提出中国儿童电影接下来应该要挖掘儿童的兴趣视角,坚守“以儿童为中心”的叙事主题,重视市场隐形主体,调和孩子与父母的立场以及合理运用高科技,丰富视听语言的艺术化处理。

文章来源:《电影艺术》 网址: http://www.dyyszzs.cn/qikandaodu/2021/1110/1299.html



上一篇: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论文_应云卫戏曲影视导演艺
下一篇: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论文_电影史学与电影美学研

电影艺术投稿 | 电影艺术编辑部| 电影艺术版面费 | 电影艺术论文发表 | 电影艺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电影艺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